玻璃钢行业即将面临的挑战?出路在哪?
不做实业不知实业苦,这一点相信业内无人否认。苦在哪里?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生产环境差,三是市场难开发,四是成本难控制,五是欠钱难收回。玻璃钢行业尤其如此。
为什么过去三十年玻璃钢产业能在中国蓬勃发展?除了市场需求的因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拥有一批特别能吃苦、 特别勤劳的人。正是这一代人,构成了中国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 。而这一代人中, 绝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民工不仅构成了中国纺织业、建筑业、电子业、鞋帽箱包业、 玩具业等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玻璃钢产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这一代能吃苦耐劳的人,也就不会有当今如此规模庞大的中国玻璃钢产业。
(玻璃钢管)
问题是,这种“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随着上一代农民工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开始踏入各个产业。同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些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新一代农民工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给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年轻劳动力数量的急剧减少。从80后开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这一代人总体数量剧减,因此,劳动力数量的供给出现了大幅度减少,这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这一趋势,还将随着90后、00后数量的进一步减少而更加严峻。
其次,年轻劳动力观念的转变。老一辈农民工上班的动力就是挣钱养家糊口。而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从出生以来基本衣食无忧,因此,家庭责任和经济负担对于他们来讲相当淡漠,这就注定了他们不会为改善家庭条件而工作,更多的是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工作,责任感在他们身上已经大大的淡化,不太在乎规则意识,却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以接受工厂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年轻人难管,成为所有企业管理者的共同难题。
第三,年轻劳动力消费习惯的改变,相当多的人进打工的目的就是能够在城镇谋求一个落脚点,喝玩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休闲,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选择工作的时候,那些工作时间长的工作显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靠加班来增加企业营业收入的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第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各行业的产业规模都出现了急剧的膨胀,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年轻一代在工作方面有更多选择,这在客观上也强化了他们选择工作的随意性。
“80后不加班,90、00后不上班”已经开始成为摆在中国制造业面前的巨大难题。而玻璃钢这个必须要靠吃苦才能维系的产业,就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玻璃钢行业的出路在哪里?首先是机械化代替人工的转型,这是国外先进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其次,大力改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第三,提高综合劳动生产率;第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的培训和福利待遇。而这一切,必然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于是,提高玻璃钢制品的附加值,就成了消化成本的必然出路。技术,再次站到了市场的前台。只有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玻璃钢制品的附加值。
“人口红利”的消失,必然导致玻璃钢产业中大量企业的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所有传统制造业的考验。谁能转型早,谁能快转型,谁就有活下来的可能,而行动迟缓者,必然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90后淘汰玻璃钢”,这是业内一位智者多年前的忠告,这句话可不是危言耸听。